从国米的...">

曼联最坑引援?奥纳纳惊人下滑真相曝光,国米体系完美藏住他致命弱点

从国米的欧冠英雄到曼联的“射正亡”,奥纳纳只用了短短一个赛季。 这位2022-23赛季的欧冠最佳门将,在国米40场比赛仅丢36球,零封场次高达19场。 然而,转投曼联后,他的数据惨不忍睹:31场比赛就被洞穿50次。

这种断崖式的下滑背后,绝非一句“状态不佳”能够解释。

奥纳纳在国米的出色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球队固若金汤的防守体系。 国际米兰主打的三中卫阵型,为门将身前搭建了一道坚实的屏障,边翼卫的回撤保护和后卫之间的协防补位都非常到位。

这意味着奥纳纳需要直接面对对方前锋单刀球或近距离射门的险情大大减少,更多时候他只需应对来自禁区外的远射,而这恰好是他擅长扑救的类型。

更重要的是,国米对奥纳纳的使用扬长避短。

他的出球能力,特别是短传,被融入到球队的战术体系中。 国米中场拥有巴雷拉、恰尔汗奥卢这样接应能力极强的球员,奥纳纳可以轻松地通过短传脚下球完成由守转攻的衔接,无需频繁冒险尝试长传。

这种低风险的出球模式不仅掩盖了他长传精度一般的短板,反而将他精准的手抛球发动反击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来到曼联后,一切都变了。 主帅滕哈赫希望推行高位逼抢战术,这要求门将扮演“清道夫”角色,大幅扩大自己的防守区域。 然而,曼联的后防线完全不具备国米三中卫体系的协同保护能力。 当奥纳纳果断出击时,他身后的中卫往往无法及时填补空缺,导致球队在2023-24赛季仅因门将出击失误就丢了8球。 曼联的防守被一些人形容为“纸糊的”,甚至在对阵第四级别联赛的球队时也能丢两球。

奥纳纳在曼联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中场支持不足。

球队缺乏稳定的接应点,B费、拉什福德等攻击手更倾向于前插而非回撤要球。

这迫使奥纳纳不得不频繁采用长传来发动进攻。 但他的长传成功率仅有54%,在英超快节奏的攻防转换下,这一弱点被无限放大,失误频频也就不足为奇了。

联赛风格的巨大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奥纳纳的困境。 意甲联赛注重战术纪律和节奏控制,比赛节奏相对较慢,给予门将更多的决策和调整时间。 而英超联赛以其快节奏、高强度和激烈的身体对抗著称,攻防转换极其频繁。 这种高容错率的环境对门将的即时反应、脚下处理球能力和身体对抗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这种联赛风格差异带来的影响。

奥纳纳在曼联的扑救成功率大幅下降,甚至被球迷戏称为“射正亡”,意指只要对手射正球门就很可能进球。

这与他在国米时期78%的扑救成功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心理层面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在国米,奥纳纳是后防线的指挥官,充满自信,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鼓励队友、安抚主力、平稳军心。 但到了曼联,巨大的转会费、豪门的期待以及每一次失误都被媒体和球迷放在显微镜下审视,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从一个安慰队友的角色,变成了需要被安慰的对象。 这种自信心的挫伤,直接导致他在出击和出球时变得犹豫,而技术上的瑕疵则在紧张的心态下被进一步放大。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3年10月欧冠小组赛,曼联主场2-3负于加拉塔萨雷的比赛。

奥纳纳出现了多次低级失误,甚至直接面对面传球给对手,导致卡塞米罗被迫战术犯规染红离场。 这场失利让曼联在欧冠小组赛开局两连败,也将奥纳纳推上了风口浪尖。

纵观奥纳纳的案例,它清晰地揭示了一个现代足球的真相:一名球员的成功,尤其是门将,绝非仅仅依靠个人能力。

合适的战术体系、默契的团队支撑以及适配的联赛环境,共同构成了球员发挥的土壤。

奥纳纳更像是一个需要特定体系才能发挥其“出球”和“出击”特长的“战术型门将”,而非传统意义上依靠一己之力屡屡做出神奇扑救的“门线型门将”。

当土壤不再适宜,昔日的英雄也可能迅速陷入挣扎。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